<form id="v9zxn"></form>
<noframes id="v9zxn"><strike id="v9zxn"></strike>
<address id="v9zxn"></address>

<noframes id="v9zxn"><noframes id="v9zxn"><address id="v9zxn"></address>

      <address id="v9zxn"></address>

          <address id="v9zxn"><address id="v9zxn"><listing id="v9zxn"></listing></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v9zxn">
          中華商務網
          正在更新
          行業看點
          您現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冶金原料> 爐料> 上下游動態> 生鐵

          拓展有效投資空間系列重大工程將加快落地

          2022-9-28 8:50:51來源:網絡作者:
          • 導讀:
          •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以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在擴大有效投資、助力穩住經濟大盤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 關鍵字:
          • 重大工程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以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在擴大有效投資、助力穩住經濟大盤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記者從26日舉行的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加快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投產,拓展有效投資空間。其中,將加快構建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強出疆入藏、沿海沿邊沿江、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戰略骨干通道建設;加大新型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一批水電、核電重大工程;新基建方面,將進一步加強數據中心工程建設與用網等配套政策同步落實,推動“東數西算”重大工程項目盡早建成應用。

          基礎設施整體水平跨越式提升

          到2021年底,我國綜合交通網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84.3萬公里,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5481萬公里,分別相當于10年前的1.3倍、1.7倍和3.7倍,水庫總庫容達到9035億立方米,形成了超大規模網絡……

          “我國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有力地支撐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司長鄭劍說。

          具體來看,交通方面,國家“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加快建設,國內國際間、跨區域間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例降至14.6%。

          能源方面,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副司長宋雯介紹,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系統,發電裝機達到24.7億千瓦,超過G7國家裝機規模總和。油氣“全國一張網”初步形成,管網規模超過18萬公里,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十年來,能源生產以年均約2.4%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6.6%的增長,能源自給率長期穩定在80%以上。

          不僅規模優勢凸顯,基礎設施在中西部地區、城鄉區域間、沿海沿邊沿江布局更加合理。鄭劍表示,川藏鐵路開工建設,和田至若羌鐵路開通運行,中西部鐵路營業里程達到全國比重的60%;西藏墨脫公路通車標志著我國實現縣縣通公路,西部地區和邊境地區道路、電力、通訊設施不斷加強,極大改善了邊境生產生活條件。

          新能源、新基建進展突出

          整體水平提升的同時,我國新基建、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突出進展。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頭連著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一頭連著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對于優化投資結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張志華說,從網絡設施看,過去十年我國已建成光纖長度增長約2.7倍,移動通信從“4G并跑”到“5G引領”,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加快應用,網絡規模和應用水平全球領先。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啟動實施了“東數西算”工程,正式拉開了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的大幕。目前,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方案均進入深化實施階段,起步區新開工數據中心項目達到60余個,新建數據中心規模超過110萬標準機架,項目總投資超過4000億元,算力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特別是西部地區數據中心占比穩步提高,全國算力結構逐步優化。

          “新型基礎設施深度植入和賦能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張志華說,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遙感衛星等信息基礎設施,促進了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

          新型能源基礎設施也正蓬勃發展。宋雯介紹,我國智能電網加快建設,2021年配電自動化覆蓋率超過90%;智能化煤礦建設加速,已建成800余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成多個5G+智慧火電廠,生產物聯網系統覆蓋眾多油氣田;新型儲能多元化快速發展,規模超過400萬千瓦。

          一批重大工程將加快建成投產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還將加快建成投產,拓展有效投資空間。

          其中,將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加快構建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強出疆入藏、沿海沿邊沿江、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戰略骨干通道建設,構建現代化鐵路網、公路網、水運網、航空網和油氣管網。

          能源方面,將加大新型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穩步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西南水電基地以及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可再生能源電量輸送比例原則上不低于50%。推進一批水電、核電重大工程建設,2025年常規水電、核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3.8億、0.7億千瓦左右。

          新基建方面也將進一步補齊短板弱項。持續實施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支持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入民生設施,彌合數字鴻溝,促進新型基礎設施提質升級。

          與此同時,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將加快落地生效。為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今年6月,國務院出臺利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政策,近期又啟動了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配套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的工作,這兩項舉措都將新型基礎設施納入支持重點。

          張志華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作用。用好中長期貸款、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增強社會資本參與投資的積極性;統籌用足用好單列能耗等政策手段,支持國家算力樞紐和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早日發揮作用。

          (關鍵字:重大工程)

          (責任編輯:00588)
          推薦資訊
          行業動態
          最新供應
          最新求購
          【免責聲明】
          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冶金原料產業頻道: 爐料 | 鐵合金
          中商數據-研究報告-供求商機-中商會議-中商VIP服務 | 鋼鐵產業-化工產業-有色產業-能源產業-冶金原料-農林建材-裝備制造
          戰略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媒體報道 | 客戶服務 | 誠聘英才 | 服務條款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華商務網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
          本站所載信息及數據僅供參考 據此操作 風險自負 京ICP證030535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8340號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惠河南街1091號中商聯大廈 郵編:100124
          客服熱線:4009008281
          m6米乐App